厦门地铁1号线“五一”客流量显著增多 逾84万人次乘地铁出行

原标题:地铁1号线“五一”客流量显著增多 逾84万人次乘地铁出行
-地铁成为许多市民游客出行的五一首选交通工具。
-厦门地铁1号线,厦门“五一”期间推出书香传递活动。地铁多逾地铁张诗摄
海峡网讯(厦门晚报记者张诗图/记者陈立新)“五一”小长假,号线方便、客流快捷的量显地铁成了很多市民和游客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。记者上午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了解到,著增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次乘出行厦门地铁1号线共运送旅客84.26万人次,五一日均运送21.07万人次。厦门客流量排名前三的地铁多逾地铁站点分别为镇海路站、厦门北站和乌石浦站。号线而去年“五一”3天的客流总运量为50.72万人次,日均运送16.91万人次。量显
假日期间,著增厦门地铁举办了书香传递、“五四”青年节快闪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并推出“爱心一对一”“行李寄存”等特色服务,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、舒适、优质的服务。
【数据】
5月2日客流量最大超过23万人次
据统计,“五一”假期首日,地铁1号线共开行载客308列次,运送205064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29.82%,地铁列车运行图和准点率都实现了100%。“今年‘五一’地铁客流明显增多,其中5月2日客流最大,为23.43万人次。”厦门地铁运营分公司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张春华介绍,首日客流量最大的车站是镇海路站,为34900人次,可以看出很多游客来厦的第一站选择了中山路一带的景点。
张春华介绍,节日期间厦门地铁还增加了在线备用列车,根据客流需要及时组织上线加开,提升地铁运营服务质量。比如4月30日的晚高峰延长了1个小时,从傍晚5点半到晚上8点半,按4分10秒高峰间隔组织行车,其间共计增加载客列车14列次。
【市民】
坐地铁到北站换乘很便利老两口乘坐地铁拍美图
“1日上午,我们一家人要到厦门北站坐8点半的动车到西安旅游,我们乘坐地铁,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。”市民小南家住中山公园附近,他说,平时上班基本上开车出行,这次带家人旅游才首次乘坐厦门地铁。“拖着行李乘坐无障碍电梯到达站厅,快速安检后,直接刷e通卡进站,很方便。”小南说。
“五一”期间,市民刘先生和老伴带上相机,乘坐厦门地铁一路找美景。“我们住在软件园三期附近,乘地铁进出岛很方便。一路上,美丽海景、车上的乘客、忙碌的地铁工作人员,我们用镜头记录了很多笑脸。”刘先生说。
【游客】
根据地铁做旅游攻略亲身感受厦门地铁的无敌海景
昨日下午,在熙熙攘攘的地铁车厢内,记者见到了许多外地游客拖着行李和馅饼、麻糍等特色伴手礼,搭乘地铁前往厦门北站,踏上回家的旅程。
“我终于亲身感受到了宫崎骏动画片里地铁穿过海上的画面!”来自哈尔滨的李欣轻轻倚靠车窗,让男友拍下她与窗外无敌海景的合影。三年前,李欣已来过厦门,这次出门前重新做了一份旅游攻略。“我发现地铁沿线有不少好玩的地方,出行又很方便。”李欣说,他们从厦门北站上地铁,到集美学村站下车,把行李寄存在地铁站后,便轻松逛了龙舟池和集美学村;逛完后,他们继续乘坐地铁到文灶附近的旅馆办理入住手续;随后,他们再乘坐地铁到中山路吃美食;离开厦门前,他们又乘坐地铁到中山路购置伴手礼。
相关文章
2021資產輪動向何方? 看好景氣循環股、高收、新興債|天下雜誌
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,全球因此來到經濟、社會、產業發展的轉捩點上,也讓2021年的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。對此,安本標準投信與《天下》雜誌共同舉辦〈全球變局 經濟前線〉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,2025-07-31- 近日,第七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发布系列活动在浙江省诸暨市举行。活动中,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、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联合发布《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5》,泉州4个县市)跻身全国县域旅游&ldq2025-07-31
- 6月6日,记者从南平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获悉,该中心当日完成南平市人民医院、康佰家药店两家试点医药机构“日拨付”医保费用106.26万元,标志着南平医保基金“即时结算2025-07-31
致谢信与锦旗背后的暖心故事:兴宁径南镇驻镇帮扶工作队见微知著暖民心
“多亏了驻镇帮扶工作队和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鼎力相助,让我们家绝处逢生!”近日,梅州兴宁径南镇圩下村村民幸某将一面绣着“情系百姓解民忧 政策到位办实事”的锦旗,郑重地交到前来开展帮扶的省一戒所领导和2025-07-31- 湛江红树林:守护生态国宝 绘就绿美新篇丨寻美南粤①_南方+_南方plus仲春时节,潮水初退的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滩涂上,20只全球极危物种勺嘴鹬正埋头觅食,铲形黑嘴在淤泥中来回扫动,灵动活泼。这2025-07-31
- 7月9日,汉阴县零工市场在汉阴康孚玩具有限公司开展“送工上门+体验上岗”专项招聘活动。此次活动通过“直播带岗+实地体验”的方式,成功吸引20余名求职者参与,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。“通过直播2025-07-31
最新评论